聯系人:許先生 13670220629
電話:0755-29838202
傳真:0755-29829722
郵箱:houwdz@126.com
地址:深圳市龍華新區民治街道星河傳奇三期1棟C座1107
網址:http://www.frasesmuybonitas.com

據深圳后王電子所熟悉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是在有機磷酸酯之后發展起來的合成農藥,在水中溶解度較高。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一般無特殊氣味,在酸性環境下穩定,遇堿性環境分解。大多數品種毒性較有機磷酸酯類高處許多。
而酒精飲品中的各種物質及其分解物經發酵過程后均可產生氨基甲酸酯。這些物質(如尿素、氰酸酯和瓜氨酸)與乙醇發生化學作用,在酒精飲品中產生氨基甲酸酯,進而其被廣泛運用到農業生產上。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大多數為結晶低熔點固體,而產生的數量取決于熵曲線和溫度兩大要素。
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幾乎沒有氣味,味道苦且有冰冷感覺。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并不是劇毒化合物,但具有致癌性。另外,氨基甲酸酯類可入藥,但約50%的患者表現出惡心和嘔吐,長時間使用會導致胃腸道出血。大鼠,小鼠和倉鼠的研究已經表明,把氨基甲酸酯類 口服,注射,或涂在皮膚上會導致癌癥,因此,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在2007年把氨基甲酸酯類列為2A類致癌物。含酒精的農作物,特別是某些石材水果白酒和威士忌,往往含有低濃度的氨基甲酸酯類農藥。
在日本(2000)和香港(2009)的研究概括了在日常生活中的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累積暴露的程度。一些發酵食品,如醬油,泡菜,大醬,面包,面包卷,饅頭,餅干,豆腐,加上酒,清酒和梅酒等亞洲傳統食物中有較高的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水平。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曾在2005年進行有關氨基甲酸酯類農藥評估,認為經食物(不包括酒精飲品)攝入的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分量,對健康的影響并不大,但經食物和酒精飲品攝入的氨基甲酸酯類總量,則可能對健康構成潛在的風險。專家委員會建議采取措施,減少一些農作物氨基甲酸酯類的含量。
要減少攝取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就需要保持均衡飲食,切勿偏食,避免飲用過量農作物制成的酒精飲品,把她們貯存在陰涼及較暗的地方,以免發生化學作用產生氨基甲酸酯類 。另外,避免盡量縮短貯存時間。
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是人類針對有機氯和有機磷農藥的缺點而開發出的一種新型廣譜殺蟲、殺螨、除草劑。具有高效、殘留期短的優點。
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具有選擇性強、高效、廣譜、對人畜低毒、易分解和殘毒少的特點,在農業、林業和牧業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已有1000多種,其使用量已超過有機磷農藥,銷售額僅次于擬除蟲菊酯類農藥位居第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使用量較大的有速滅威(Metolcarb)、西維因(Carbaryl)、涕滅威(Aldicarb)、克百威(Carbofuran)、葉蟬散(IsoprOCarb)和抗蚜威(Pirimicarb)等。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一般在酸性條件下較穩定,遇堿易分解,暴露在空氣和陽光下易分解,在土壤中的半衰期為數天至數周。